首页 / 看设计
看设计
2023普利兹克奖得主戴卫奇普菲尔德的中国足迹,值得你去打卡
编辑:时尚家居 2023/03/15
让建筑成为一种永恒

被视为国际建筑界公认的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奖,在 2023 年将这一殊荣颁给了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和活动家戴卫·艾伦·奇普菲尔德爵士 CH。

奖项公布后,许多人松下一口气:“奇普菲尔德终于拿奖了”。

戴卫·艾伦·奇普菲尔德爵士 1953 年出生于伦敦,在英格兰西南部德文郡的一个乡村农场长大。他1976年毕业于金斯顿艺术学院,1980 年从伦敦建筑联盟学院毕业,在那里他学会了如何成为一名具有批判思维的建筑师,学到了如何重新构想每个元素的潜力,从而让每个项目的意义都超越建造任务本身。

这位成长于高技派建筑风靡的 70、80 年代的英国建筑大师,在激进、复杂、个性化的建筑热潮中,却如一汪流水,以低调宁静的力量蜿蜒至城市生活的最细处。

即便你并不熟悉他的建筑风格,但走过城市的街道,一个个宛如旧相识的“老建筑”中就藏着他细致如常的手笔。今天,就让我们带大家逛一逛那些遍布在中国城市之中的奇普菲尔德建筑。

新时代下的建筑风潮正在远离只是不停建成的年代,逐渐转向如何“维护”建筑的生态。在奇普菲尔德看来,那些能够反映城市演变丰富性的特点和特质,同样需要保护。

“要保留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建筑,这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但问题在于,其他那些籍籍无名的城市建筑,在记录、累积和塑造城市的个性,由此,形成城市的独特品质,它们又扮演了什么角色呢?” 奇普菲尔德说。
从争议纷纷的柏林国家美术馆修复项目到上海洛克外滩源的修复和改造,奇普菲尔德都融入了这些思考。他充分考虑了建筑对环境和历史的永久性影响,用一种“创造性的保护”手法接纳建筑、城市现有的一切,在与时间和地点的对话中进行设计和介入,并采用和更新每个地点的当地建筑语言。
对于当下正如火如荼开展一个个“城市更新”项目的中国城市建设来说,奇普菲尔德所建造的新保护观念,将能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激发历史建筑在现代城市生活中的活力,而不再囿于形式上维护。

图片由 Fangfang Tian 提供

洛克·外滩源 6 号位于上海外滩历史街区的交叉口,其原址是原美丰洋行。奇普菲尔德保留了东向与南向的两个墙面,并将沿街的三层历史建筑立面进行修缮和翻新,在上面新建了十一层体量,拔高至60米的新建筑,建筑内部将被用作办公用途。这座新的红砖塔楼成为一个强有力的标志,将历史悠久的城市肌理与远处高楼林立的新城市融为一体。

奇普菲尔德还负责了这一系列租界建筑中其它十座建筑的修缮和改造,在历史过程中建筑物经历的各种变化被除去,外立面经过仔细地清洗和修复,尽可能多地保留了原有的结构,并为某些建筑的新功能增加了设施。重现历史建筑的尊严和风格。

图片由 Simon Menges 提供
浙江自然博物院位于中国杭州,创立于 1929 年,馆藏 20 万余件标本,涵盖地质学、生物学和古生物学领域。该院的第二座,也是新建的博物馆坐落于浙江北部的安吉县,成为一个文化新区的核心建筑。

新馆建在坡地上,被一个巨大的自然公园的竹林环抱,远眺低处山谷的田野。展厅坚实的建筑形式嵌入在中央庭院和周围公园的浓密景观中,植被延伸至绿化屋顶。建筑组群表面粉饰红赭色涂料,与场地山坡上的黏土颜色相近,强化了建筑和景观之间的联系。


很多人说,奇普菲尔德没有太过明确的建筑风格,过于低调、内敛的建筑语言,让他在建筑和城市中隐身。事实上,奇普菲尔德一直追求朴素的现代主义形式语言,在他看来,一位建筑师最应该坚守的就是“建造”(Build)本身。设计的巧思和细节的营造,都是在“建造”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的。

正因为奇普菲尔德对“建造”一丝不苟的坚持,让他的建筑能在理念之间平衡好城市生活,创造出与城市和社会的关联。
从80年代在伦敦斯隆街为三宅一生做室内装潢设计开始,奇普菲尔德广泛地涉猎各种公共市政和商业建筑。其中博物馆是他特别的关注点,无论是景区里的小规模独立作品,还是城市中显著而又往往复杂而精致的大型纪念物,他的博物馆作品向来无视“博物馆是精英文化场所”这一观念。
他一次又一次地诠释了博物馆设计的真实要求:不仅要为艺术创造一个展示场所,还要与所在城市交织为一体,打破界限,邀请广大公众参与其中。他的博物馆建筑一再地创造出新的市政空间、新的城市动线,以及整合城市现有肌理的新路径。

图片由 Simon Menges 提供‍‍‍‍‍

西岸美术馆位于上海黄浦江西北岸,伫立于8.5千米长的滨江带上。美术馆地块呈三角形,位于宽阔的滨江绿化带的最北端,龙耀路与黄浦江的交汇处。

围绕该建筑的地面广场被抬升至洪泛区之上,黄浦江景致一览无余。顺着广场东侧边缘的台阶而下,可至邻近河岸的休息平台。该建筑不仅是矗立于项目基地上的一座独立建筑,也扮演优化基地与黄浦江、公园之间联系的公共角色。

图片由田方方提供
临近景德镇市中心,大面积20世纪中叶建造的瓷器生产工厂形成了当地独特的城市遗产。在该项目再开发的第一个阶段,基地西部的现有建筑得到改造,成为城市结构中一个充满活力的公共场所。通过引入博物馆、瓷器商店和陶瓷市场等新功能,该地区建立了其与工业历史的联系。
奇普菲尔德不仅保护和改造现有建筑物以供重新使用,同时还为该城市区域补充新建建筑,以在更广阔的城市环境中注入当代气息。

在奇普菲尔德看来,建筑师在应对环境危机时,不应该只是简单地建造几栋具有节能环保功效的房子,而应当将建筑单体放置于街道、行人和整个城市之中切实思考一种可持续的现代城市生态系统。

近年来,戴卫·奇普菲尔德履行这一职责的形式不再拘泥于建筑,而是将他有关空间和环境的专业知识用来规划和保护他的第二故乡——西班牙西北部加利西亚地区的景观。
在这里,他设立的RIA基金会希望能为保护这个地区相互交织的景观、土地传统以及农业和生态出谋划策,在未来几十年间帮助保护和拓展生态系统,以应对所面临的气候变化挑战。

图片由 Simon Menges 提供
位于杭州城郊的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兼有人工景观与自然风貌。一千多年来,人类活动塑造了此地独特的景观风貌。景观、建筑和水系之间无所不在的联系成就了西溪湿地的特色空间氛围,这种氛围被奇普菲尔德充分融入到了公寓的设计开发上。
和西溪湿地周边的村庄一样,奇普菲尔德将建筑立于水中的石基之上。石基形成了村庄群落的基础,墙体、围栏和高低错落的平台打造了一系列室外空间,流动的空间呈现,让人能感受到在自然中居住的生机与惬意。





“好的建筑会提供一个环境,它在那里,但它又不在那里。就像所有意义重大的事物一样,它们既是前景又是背景,而我一向对前景不太感兴趣。建筑可以对我们的仪式和日常生活进行强化、支撑和帮助,我最喜欢也是最享受的生活体验是让平常的东西变得特别,而不是让特别的事物成为所有。”
—— 戴卫·奇普菲尔德

在这个过度设计、过度商业化的时代,低调的奇普菲尔德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在概念性、艺术化和设计感之前,他致力于呈现“建造”(Build)的本质。低调而充满细节变化的建筑语言、内敛而具备时间厚度的人文思考,以及他从英国、到日本、到德国再走向全球,时刻进行着的对“地方精神”的严肃思考,让他在日趋全球化、多样化的建筑界,仍能保持住每一个城市的可持久面貌,真正让建筑成为一种永恒。



监制 / Vivian

编辑/ kkc

资料提供 / 普利兹克建筑奖官方


长按二维码
来撩家居君


设计师投稿通道开启啦!


无论你是自由设计师,还是设计工作室或机构,只要作品足够精彩,有看点,通通砸过来!打包您的作品图片+文字+联系方式,

邮件至trendshome@trendsma.com.cn即可参与投稿!


// 更多精彩内容 //

?

68㎡装出98㎡既视感,高级又松弛!


住进春日美学里,这些设计灵感别错过!


混沌现世中,她用十年时间在云南造了处“精神花园”!


长按二维码添加订阅
TRENDSHOME




文章推荐